close
什麼是“大人”?儒家經典《大學》,開篇點明了:“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”。
就是說,大人是具備“明德、親民和追求至善”的人。與之對應的就是“大人之學”,即大學,也就是儒學之實踐哲學。
有大人,就有“小人”。按照大學的定義,不具備大人屬性的就是小人——小人無關乎年齡,或社會地位。
可以說我們都是從小人開始,慢慢成長為大人的。而後來的說法,則將小人,等同於社會地位低下的“賤民”。
事實是,無論是在賤民還是貴族中,都有大人和小人。
但是,成就大人,並不是為了成就與賤民對立的貴族;也不是所有“長大成人”的成年人,就都可以稱得上是“大人”!
大人是“大學”的目的,那麼怎麼成就大人呢?
《大學》接著提出了所謂的“八條目”:格物,致知,誠意,正心,修身,齊家,治國,平天下。
其中,格物與致知是一個層面,可以理解為認識世界,學習基本的生活技能。
誠意和正心是一個層面,可以理解為安身立命,修養品德。
最後的齊家治國平天下,就是最終的人生價值和“社會貢獻”。
由此可見,在儒學的實踐方法論裡,包含了個人的基本生活技能的成長,志向品德的修養,以及最終的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